Hong Kong Live Eco-Map
English
繁體中文
主页
在线生态地图
物种分布
生态网志
生态360
生物多样性全面体
联络我们
重要告示
遵守2A级无障碍图示,万维网联盟(W3C)- 无障碍网页倡议(WAI)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2.0
鳥類組
蝴蝶組
蜻蜓組
淡水魚組
兩棲及爬行動物組
哺乳動物組
紅樹林與共生動物群組
生态网志 - 哺乳动物组
主题 蝠蝠 15/10/2012
说起蝙蝠,大家大概会立刻联想到常于黑夜行动的漫画人物蝙蝠侠。蝙蝠昼伏夜出的习性当然家传户晓,但其他有关蝙蝠的种种又有多少人了解呢﹖这种谜一样的动物在香港的数目如何?哺乳动物工作小组一直进行调查,希望进一步了解蝙蝠在香港的现况。

哺乳动物工作小组刚刚于八月初于米埔自然保育区进行了一次雾网基线调查,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职员一同参与,希望藉此增加大家对于米埔湿地一带栖息的蝙蝠的认识和兴趣。

该晚月明星稀,十分适合进行野外行动。我们一众忙过不停,在短短1.5小时内,搜集了23只蝙蝠。当中大部份为东亚家蝠 (Pipistrellus abramus),而其中一只则是较为少见的中黄蝠 (Scotophilus kuhlii)。除了记绿落入雾网的蝙蝠外,我们亦同时使用超声波探测器,辨认于四周飞行的蝙蝠。由于每种蝙蝠所发出的声频不一,透过分析录得的声频,有助辨认不同的蝙蝠品种。正当我们在专注记录之际,突然有人高呼录得高于100千赫兹 (KHz) 的声频,远高于常见的东亚家蝠 (一般频率为48 – 55千赫兹),令我们大为兴奋!因为这高频的叫声可能来自小菊头蝠 (Rhinolophus pusillus) ―― 一种从没在米埔被记录过的品种。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利用计算机程序把录得的蝙蝠叫声绘成超声波图,结果一目了然。原来这高频的叫声并不是小菊头蝠,而是东亚家蝠所发出的高音和弦。这种和弦般的叫声是蝙蝠经常发出的讯号,但由于频率较高容易在空气中衰减,所以只有近距离才可以探测得到。虽然空欢喜一场,但这也成了当晚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于香港有记录的蝙蝠品种共有26种,牠们大多居住于山洞、树林或建筑物中,而一些适应力强的蝙蝠,如东亚家蝠,则常于市区出没。如果想观赏蝙蝠而又不希望打扰牠们的居所,大家可以在傍晚时份到各大公园走走,其实也不难发现这种谜一样的小动物在空中飞行及觅食。其实人与蝙蝠的距离也不是想象般这么远!

(相片﹕架于米埔的雾网及东亚家蝠的高音和弦超声波图)
  生態網誌圖片 生態網誌圖片
 
主题 蝠蝠 1/08/2012

你可知道水獭(音:擦)是本地罕见的野生动物?其实栖居于本港的水獭品种为欧亚水獭,属半水栖的哺乳动物,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河溪丶池塘丶基围丶河口等湿地觅食,也有部分时间栖于陆地上。它们在香港的分布范围十分狭窄,近年只在新界北及西北一带发现它们的踪影。以往我们在红外线相机调查中,它们的记录少之又少,就算跑到米埔自然保护区内安装相机,在好几个月的调查期间,幸运的话也大多只能拍摄到它们一至数次出现。所以这个品种一直被视为本地最稀有的野生哺乳动物之一。

最近我们于某红树林内安装了一部红外线相机,在短短的一个半月内,这相机合共拍摄到超过二十多次水獭出现的记录!即差不多每两天水獭就出现一次!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大惊喜,因为过往相机所拍摄的相片中,稀有动物(还包括穿山甲和食蟹獴)的出现率只有千分之二至四!而为了能更容易观察镜头下动物的动态,每一次动物行经红外线相机前并触发相机拍摄时,相机都会拍摄十张连环快拍(一个“trigger”),一般数月内相机会拍下数百至数千张相片,当中最多亦只有数十张(数个trigger)是稀有动物的相片,大部分时候也只有一些如野猪或赤麂等常见动物的相片;而这次于一个半月内所拍摄的四百多张相片当中,竟然有三百多张是水獭的相片!

其实在这红树林安装相机时,我们便发现泥地上有一块纤维板,板上有些动物的爪痕,我们早就怀疑是由水獭造成的,因此我们在旁边的树上安装了红外线相机以作观察。结果从相机的记录得到证明,但想也想不到活泼的水獭会把纤维板当作“玩具”:潮涨时,在连环快拍下我们记录到水獭从水中跳上纤维板,把纤维板当作“浮板” 使用;潮退时,当潮水将纤维板冲至倾斜时,水獭会把纤维板当作“滑梯”般上下不停走动。不过最可惜的是,我们很难从相片分辨不同的水獭个体,到底总共有多少只水獭跑到纤维板附近游玩呢?

(相片:红树林中的纤维板;将纤维板当作“浮板”的水獭;及将倾斜了的纤维板当“滑梯”玩耍的水獭)

  生態網誌圖片 生態網誌圖片 生態網誌圖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More>>